“神话之鸟”飞进三坊七巷 闽台携手共护湿地生态
活动现场,一幅7米长的“神话之鸟”中华凤头燕鸥画卷生动传神,这是两岸同胞共同绘制的生态长卷;台北野鸟学会首次来榕摆摊,与福建多家保护机构同台展示;两岸小朋友联袂演唱福州语歌曲《鸟囝飞》与童谣《天黑黑》,歌声清脆,传递共护理念。
活动现场,一幅7米长的“神话之鸟”中华凤头燕鸥画卷生动传神,这是两岸同胞共同绘制的生态长卷;台北野鸟学会首次来榕摆摊,与福建多家保护机构同台展示;两岸小朋友联袂演唱福州语歌曲《鸟囝飞》与童谣《天黑黑》,歌声清脆,传递共护理念。
110多年前,一枚来自大西洋沿岸木制贺卡,远渡重洋,停驻福州。
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2024年10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,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、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。一年来,福州市牢记嘱托、奋勇争先,以文物修缮固本、活化利用赋能、以文塑旅提质为抓手,在闽都文脉的守护与焕新之路上,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实践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注重家庭,注重家教,注重家风”。三坊七巷作为闽都文化的重要标识,人杰地灵、俊采星驰,大批坊巷儿女将崇德向善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熔铸在这片土地中,留下一则则世代传承的家训故事。2015年,在福州市委文明办等相关部门指导支持下,三坊七巷名人家风
三坊七巷发轫于晋朝,成形于唐、五代,完善于两宋,鼎盛于明清,被誉为“里坊制度活化石”“明清建筑博物馆”。三坊七巷以南后街为中轴,西侧三坊是衣锦坊、文儒坊、光禄坊,东侧七条巷是杨桥巷、郎官巷、塔巷、黄巷、安民巷、宫巷、吉庇巷,合称三坊七巷。三坊七巷是福州最具代表
愿得年年,常见中秋月。在中秋到来之际,仙芝楼借福州三坊七巷这场古韵飘香、趣味满满的中秋游园会,将东方灵芝的“祥瑞安康”、“延年益寿”传递给更多人。
三坊七巷起于晋,完善于唐五代,至明清鼎盛,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,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“里坊制度活化石”,千百年来,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名声显赫的历史人物。“家在鼓楼”公众号开设《我们的三坊七巷》专栏,通过坊巷名居古厝、坊巷名人、坊巷诗联赏析、坊巷民俗、坊
19日至20日,2025中国新媒体智库报告(“紫皮书”)发布活动在福州举行,受邀参加活动的中央及地方主要党媒新媒体负责人、各省记协相关同志、新闻院校专家学者、商业传播平台相关负责人、平台博主等在榕调研采风。
本次活动由福州市商务局、鼓楼区人民政府、国家税务总局福州市税务局联合主办,中国银联福建分公司协办。
面向2025年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“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,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”。以“数智文旅 融创未来”为主题的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·数字文旅赛道积极践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锚定文旅数智化发展趋势
9月6日,“关心下一代 闽都科普行”福州非遗创新科普专场活动在鼓楼区三坊七巷社区举行,通过“共建一个学堂、举办一场论坛、开设两类工坊”的形式,搭建老少互学的交流平台,让市民感受非遗与科技融合的魅力。